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开发区出新规加大技改扶持力度 科技创新助推实体经济转型
2013-10-15


汇润机电有限公司通过引进高端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刘伟 摄

没有噪音,没有油污,没有异味,宽敞整洁的车间内,每条全长近百米的生产线上,只有不到10名员工看似在“闲庭信步”;通过人机对话,从磨加工、检测、清洗,到组装、成品打包的60多台设备、30多道工序自动完成……以科技提升企业生产力的这一幕幕,是日前记者在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的温州汽车轴承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

近日出炉的浙江省2013年第一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开发区5家企业榜上有名。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其中9家为去年新增。开发区科技局致力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只要各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企业的认定条件并且有申报意愿,区科技局将对企业进行指导和交流,力争帮助该企业通过认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不断改变着开发区产业的格局。

在开发区的另一家规上企业——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组件自动焊接、冲压生产线代替了原来的人工焊接,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约20倍,产品的合格率还大大提升。“原有的人工焊接,受人员限制很大。好不容易培养出的熟练工一旦流失,会对生产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因为一个新员工需经过3至5个月的实际操作,产品合格率才能达到公司的要求。”福达合金工艺部门经理母仕华介绍说,自动焊接生产线的引入,让企业摆脱了用工难的限制,产品的质量水平趋于稳定,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机器换人”的同时,开发区的一些企业也在积极研发“换人机器”本身的技术含量。工业机器人要实现更灵活更精细的操作,需要在它的“关节”安装更为精密的减速器,而该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攻克了这个国家级科技难题,其研制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日前通过国家“863”计划课题专家组验收。“投入4000多万元,经过8年多时间的艰难研发,正是看中了‘机器换人’装备换代的市场前景。”恒丰泰董事长叶胜康说,民企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夯实实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才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鼓励企业提升科技水平,新近出台的开发区《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对技改的扶持力度可谓不遗余力。到2015年,开发区计划培育200家产值超亿元骨干企业,20家产值超5亿元大企业,10家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5家产值超2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引进一家超百亿元大项目。这就是开发区正在实施的企业发展“22151”计划。根据《意见》,列入“22151”培育计划的大企业、大集团,亩均税收20万元以上,实施符合产业导向目录、且设备投资达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将按设备投资额的15%予以补助。而对设备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一般项目,或设备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首次“小上规”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两化融合技术改造项目,则给予分类补助。补助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
 
 
信息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柯哲人  朱丹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