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千万吨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技术转化工程实施方案》、《百万吨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转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3-05-23

浙科发社〔201399

 

各有关市、县(市、区)科技局(委)、环保局,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生态立省方略,扎实推进“811”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保问题,全力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根据《浙江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要求,围绕工业废水、污水污泥防治,省科技厅、环保厅联合制定了《千万吨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技术转化工程实施方案》和《百万吨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转化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1.《千万吨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技术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2.《百万吨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2013516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13516日印发

 

附件1

千万吨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技术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一、现状与需求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污染物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走生态立省之路,为环保科技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贯彻落实《“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破解污染物减排压力加大难题,特别是针对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快先进适用环保技术的转化应用,是解决当前环保问题的重大举措。

我省水污染和水质性缺水矛盾突出。2011年,全省工业废水、COD和氨氮年排放量为18.24亿吨、19.11万吨和1.26万吨,其中工业园区和纺织、造纸和纸制品、金属制品业三个重点行业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8.2%,排水量占全省工业废水总排量的58.61%,年排放COD 10.2万吨以上,属我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根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我省“十二五”末COD和氨氮在“十一五”基础上再减排11.4%12.5%,年减排COD 2.78万吨、氨氮0.17万吨。化工行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工业经济的11%,但行业废水治理难度较大,历来是达标排放和监管的难点。因此,工业园区污水厂和纺织、造纸和纸制品、金属制品业、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废水减排对我省工业废水防治,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改善水环境意义重大。

(二)主要问题

纺织、造纸和纸制品、金属加工、化工等行业是我省的传统性支柱产业,为区域发展乃至全省经济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也是我省工业废水及COD、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针对我省目前工业废水处理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工业园区(集聚区)废水处理厂。“十二五”末,我省排入GB3838地表水III类功能水域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园区污水处理厂收集的主要以工业废水为主,经各级生化工艺处理后,排放出水COD基本为不可生化成分,进一步采用常规生化处理难度大,我省工业园区所有污水处理厂面临艰巨的提标改造任务。

2.纺织行业。我省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占全部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最高,达到37.5%左右,其中印染行业占了绝大部分。“十二五”期间,全省印染行业主要水污染负荷要在2010年基础上减量25%,其中重点防控区减量35%以上,企业水重复用水率≥35%、非棉项目≥50%。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污泥量大、整体生化效率低、相对处理成本高、膜装置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不能满足新标准的需要。

3.造纸和纸制品行业。我省造纸行业废水排放量仅次于纺织行业,占全部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达到28.4%。《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开展造纸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加强中水回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水污染物负荷下降30%以上。目前造纸废水还存在白水中胶体和溶解物(DCS)微生物降解效率低、钙和镁离子含量高、回用水水质不高、综合废水回用率低等问题。

4.金属制品行业。虽然该行业废水排放量废水占总量的2.8%,但其COD和氨氮排放量均占全省排放总量的15%以上,且为涉重行业,成分复杂、毒性高、危害性大,治理难度也大。特别是我省电镀企业数量多,相对规模小,随着排放标准提高,企业现有废水处理工艺COD和氨氮达标难度大,重金属捕集率低,膜处理装置性能不稳定,缺少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废水中水回用困难。

5.化工行业。我省是化工大省,化工废水排放量较大,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3%,对江河和土壤存在严重的潜在污染风险。化工废水污染物浓度高,高毒性物质较多,部分废水有机和无机氮氮浓度极高,不可生化降解的底物浓度高,提标改造难度大。

(三)技术需求

为完成我省“十二五”污染物减排目标,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减排尤为重要。我省工业废水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环境排放标准提高,企业治污难度加大,减排任务加重,行业自身发展需要等实际,“十二五”期间重点行业在废水处理新材料、新装备和集成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重大技术需求。

1.工业园区(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承担了地域性的污水处理工作,其提标改造是实施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事关流域性环境质量改善和地方经济发展。面对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达标排放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急需有关切实可行的废水深度处理以及各类生物强化技术,以提高整体处理效率。

2.纺织行业。我省纺织行业中印染企业需要有效解决当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过程存在的技术问题,如高效水解技术、高效混凝剂及脱色剂技术,高性能国产化膜材料技术,运行稳定、成本合理的中水回用设备成套技术以及低污泥产率技术等,以提高印染行业废水资源化技术的整体水平。

3.造纸及纸制品行业。造纸废水DCS和硬度去除技术,中温高效厌氧技术,以及与膜装置联合的多单元集成回用技术,是造纸企业降低吨纸废水排放量、降低水资源消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急需技术。

4.金属加工行业。《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及《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提出了“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9年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调查数据基础上削减30%以上”的整治目标,电镀企业急需破络预处理技术、广谱型重金属捕集剂技术,生物强化-膜处理耦合的资源化回用技术等,以解决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实现废水资源化回用。

5.化工行业。化工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技术多样。行业急需成熟适用的对盐类、苯、苯酚、苯胺、硝基苯等毒性物质的回用与预处理技术,高氨氮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医化废水难降解物质生物工程菌、耐盐菌、低成本催化氧化、MBR技术等。

二、总体目标

围绕我省“十二五”污染物减排任务目标,紧扣《浙江省“十二五”减排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造纸和纸制品、金属加工、化工等重点行业废水减排存在的难题,首批推广应用7项技术产业化,建立37个污染减排技术推广点,废水处理规模达3000万吨/年,减排COD 和氨氮分别达1698/年和260/年,约占我省“十二五”末COD、氨氮年需要减排量的6%14%

在成功推广37个技术推广点基础上,通过技术服务等、模式,技术向全省900余家印染企业、500余家造纸企业和900余家电镀企业推广。

三、推广的关键技术内容

围绕我省工业废水减排工程的重大技术需求,在纺织、造纸及纸制品、金属加工、化工等行业集中地区,组织推广7项技术产业化。

技术一:工业废水处理用高性能PVDF膜制备及资源化技术

推广悬浮聚合工艺技术,建成200/年的水处理膜材料生产装置,产品达到进口同类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实现替代进口的质优价廉膜专用PVDF材料产业化,适用于印染、电镀等行业。在印染、电镀等行业建立4个技术推广点,工程累计规模216万吨/年,年减排COD90吨,氨氮13吨。

技术二:工业废水处理用大孔树脂处理回用技术

推广水流通道树脂防破碎工艺和再生液技术,实现大孔树脂回用装备技术产业化,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适用面广。在印染等行业建立4个技术推广点,工程累计规模275万吨/年,年减排COD140吨,氨氮21吨。

技术三:工业废水处理用COD氨氮电氧化技术

推广电氧化技术成套设备,适用于染料、化工(园区)等行业废水达标排放和COD、氨氮减排,解决化工等行业纳管废水提标和园区排放废水提标的难题。建立4个技术推广点,工程累计规模132万吨/年,年减排COD170吨,氨氮31吨。

技术四:工业废水处理用废水资源化成套设备技术

推广纳米混凝剂强化预处理工艺、反渗透膜抗污防堵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提高印染废水的回用水平,产水水质好,达到我国印染生产用水水质指标要求。建立10个技术推广点,废水回用率60%,工程累计规模1176万吨/年,年减排COD710吨,氨氮106吨。

技术五:工业废水处理用新型水解技术

推广复合“点对点”布水水解技术与抗污染、清洗周期长的膜处理集成技术,提高印染废水的回用水平,效率高,能耗低,适用面广。建立5个技术推广点,废水回用率60%,工程累计规模566万吨/年,年减排COD340吨,氨氮51吨。

技术六:工业废水处理用微排放集成技术

推广中温高效厌氧微生物菌群构建技术和“MBRRO”深度处理集成技术,解决造纸废水处理及回用的难题,降低吨纸排水量35%以上,提高企业节水技术水平。建立5个技术推广点,工程累计规模439万吨/年,年减排COD135吨,氨氮20吨。

技术七:工业废水处理用重金属防治技术

推广纳米零价铁乳液制备等破络预处理技术、广谱型重金属捕集等关键技术集成,解决电镀重金属废水处理及回用的难题,重金属减排量达到99%以上,建立5个技术推广点,工程累计规模134万吨/年,年减排COD113吨,氨氮17吨。

四、组织实施

1.实施期限:2012年-2015年。

2.实施单位:以浙江工业大学牵头,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蓝天环保氟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普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杭州达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至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为推广单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造纸和纸制品、金属加工等重点行业的17家企业单位为推广对象,共同组织实施37个技术推广点。

3.实施方式

省科技厅与环保厅共同发布实施方案,省市县科技、环保等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并监督、落实配套资金。成立成果转化工程实施组,实施组由省科技厅、环保厅、牵头单位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

4.实施管理

1)科技厅负责与牵头单位签订任务书,组织中期检查及验收。

2)根据转化工程总体目标,制定项目工作内容和考核目标,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建立绩效考评制度。

3)成果转化工程实施组负责监督检查成果转化工程的实施,协调牵头单位、推广单位和推广对象共同推进转化工程。

4)牵头单位负责项目协调、进度安排、经费使用等。负责项目的全面保质保量完成。

5)技术推广单位落实推广对象和工程实施,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五、经费补助

经费补助采取启动经费+工程验收补助方式进行。

(一)启动经费。根据推广转化工程任务书规定工作任务,技术推广单位编制推广工程经费预算书,经预算审核给予一次性启动经费补助。具体技术启动经费补助见下表:  

启动经费补助表(单位:万元)

序号

推广技术

经费

补助

补助对象

1

工业废水处理用高性能PVDF膜制备

及资源化技术

70

浙江工业大学(牵头单位)

2

工业废水处理用大孔树脂处理回用技术

60

浙江蓝天环保氟材料有限公司

3

工业废水处理用COD氨氮电氧化技术

50

浙江普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4

工业废水处理用废水资源化成套设备技术

60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5

工业废水处理用新型水解技术

50

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6

工业废水处理用微排放集成技术

50

杭州达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7

工业废水处理用重金属防治技术

50

浙江至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二)工程验收补助。工程验收补助采取推广一个、验收一个、补助一个的办法,根据不同推广模式、工程投资情况给予事后补助。以技术服务为主要模式转化推广的,按技术服务合同明确技术服务费3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以EPC(工程总承包)、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转让)等模式转化推广的,按工程总价的5%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助。以国产成套或关键核心设备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转化推广项目,按按不高于设备市场价格15%的比例最高不超过30万元补助。

(三)补助对象。启动经费原则上补助给成果推广单位。工程验收补助对象:采取技术服务、EPC模式进行的成果转化项目,工程验收补助原则上补助给技术成果受让单位。采取BOTBT模式实施的成果转化项目,补助经费原则上补助给成果推广单位。

(四)经费使用范围。启动经费主要用于转化推广过程中的转化工程设计费、转化工程调试费、科技服务费、培训费等。工程验收补助允许全额核销企业当年研究开发费支出,或用于后续项目的研究开发。

成果推广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给予经费支持的,省财政通过国家项目配套要求安排地方配套经费,不重复安排项目补助经费。成果转化工程项目通过网上技术市场达成交易进行转化实施的,按照网上技术市场项目有关办法给予补助,不重复安排项目补助经费。

 

附件2

百万吨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一、现状与需求

(一)基本情况

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省持续了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水环境质量改善,建设了覆盖全省的城镇污水厂设施,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但随着大批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运行,产生了大量的污泥,污泥能否安全处理处置,已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截至2011年,全省已经运行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107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527个,污水处理能力迅速提高,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已超过350万吨/年。2012年上半年就产生污泥240万吨。预计到2015年,污泥产生量将达500万吨/年。2011年,我省除焚烧处理外,填埋等处理方式约占全部污泥处理量的60%,但填埋等处理方式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和土地资源的大量占用问题,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污泥处理需求和环境保护需要。因此,为实现我省污泥及时、安全、经济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按照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已成为当前科研与成果转化,解决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二)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实现了污泥减容,污泥处置成效显著。但从污泥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控制二次污染风险等标准来看,我省污泥处理还存在一定问题和距离。主要表现是:

1.处理方式不够合理。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建材、综合利用等。其中,采用填埋方式处理的污泥量占总污泥量的73%,占用土地,易产生二次污染。我省虽然情况稍好,但采用焚烧等一次性安全处理的比例仍然不高。

2.填埋处置普遍还不规范。填埋处置还没有严格按照国标监测,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二次污染风险大。受目前工艺、装备等制约,污泥恶臭问题困扰处置设施的正常运行,污泥预处理不到位,污泥泥质满足不了后续处置的要求,增加了处理处置成本。

3.污泥产生量增加迅速。2011年,全省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超过350万吨/年,面对如此大量的污泥,加之处理方式、技术等原因,要实现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做到及时、安全、有效,任务相当繁重。

4.污泥处置设施投资运行成本较高。根据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不同工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工程投资均在2040万元/吨之间,运行成本在60200/吨之间,而且有的还做不到彻底处理。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收益低,影响了企业处理处置污泥的积极性。

(三)重点技术需求

针对我省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解决污泥处置的技术方式、投资和运行、污泥产生量大等难题,全面实现污泥处理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控制二次污染风险,在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1.源头减量技术。污泥源头减量化是当前最为经济有效的污泥处理技术,不但可以减少污泥的产生量,而且可以改变污泥的泥质,改善污泥的脱水效率。它包括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和污泥原位减量化技术二个方面,但目前被公众接受的、政府在经济上可以承受的、出水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泥减量化技术仍然缺少。

2.深度脱水技术。污泥脱水是制约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缺少经济有效的脱水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污泥的调理技术及替代高价进口设备的国产设备,使出厂污泥的含水率由一般80%下降到60%甚至更低,从而为后续处理或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系统焚烧技术。焚烧技术优点是减量效果明显、无害化程度高、设施占地小,适用于风险程度较低的污泥处置,包括干化焚烧、与生活垃圾混合掺烧、利用水泥炉窑掺烧、利用燃煤热电厂掺烧等。但焚烧处理技术必须要解决脱水干化和焚烧过程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难题。目前比较成熟的是脱水污泥掺入热电厂进行焚烧技术。

4.高效干化与恶臭控制技术。污泥干化是污泥处置重要环节,高效适用的干化成套技术设备,对于提高污泥干化效率,降低污泥处置成本至关重要。而有效的污泥恶臭控制技术,为改善处置设施运行整体环境,增强设施的环境友好性,提高新建设施落地提供了可能性。

5.堆肥与制建材利用技术。堆肥的基建费用低、容易管理、设备简单,可充分利用污泥中营养元素及有机质,实现资源化利用。但该技术对于有毒物质含量高的污泥不适用或必须先经过脱毒预处理。将污泥制成陶粒替代粘土再进行建材利用,也可望作为污泥集中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总体目标

紧扣《浙江省“十二五”减排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围绕我省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按照“污泥集中或原位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后续多元化处置”的技术路线,针对当前存在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组织4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和推广。在省内建立不同技术单元13个污水污泥减排、处理处置技术推广点,到2015年实现减排、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污水污泥108万吨,约占我省当年污水污泥总产生量的15%

在成功推广13个技术推广点基础上,通过技术服务、设备转让等多种模式,向全省100余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520余座镇级污水处理厂乃至全国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厂推广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持续提升我省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推广的关键技术内容

按照污泥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以集中或原位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后续多元化处置的技术路线,筛选并首批启动推广四项重点技术产业化。

技术一:基于微生物菌剂和后生动物复合作用的污泥原位减量技术

推广污水处理过程中原位消减污泥的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剂和后生动物复合作用,不新增填料。减量改造和运行费用低、见效快。适用于处理能力1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建立4个技术推广点,年减少污泥产生量2.5万吨。

技术二: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

推广以水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种群优化动态平衡控制的原位消解污泥技术。该技术可与污水处理工艺优化耦合,显著节省污泥处置和污水处理费用。适用于处理能力1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建立2个技术推广点,年减少污泥产生量1.8万吨。

技术三:污泥生物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

推广污泥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处理过程中产生动物蛋白和生态基质,实现资源化利用,降低处理成本。适用于污水处理能力1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建立2个技术推广点,年综合利用污泥3.6万吨。

技术四:污泥干化焚烧集成技术

推广污泥处置的喷雾干化焚烧一体化集成技术。该技术污泥处置彻底,二次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投资和运行成本比同类进口设备下降30%以上。适用于处理能力10万吨/日以上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建立5个技术推广点,年处理污泥100万吨。

四、组织实施方式

1.实施期限

2012年-2015年。

2.实施单位

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牵头,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诸暨菲达宏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等四家单位为推广单位,相关污水处理厂等为推广对象,组织实施13个技术推广点。

3. 实施方式

省科技厅与环保厅共同发布实施方案,省市县科技、环保等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并监督、落实配套资金。成立成果转化工程实施组,实施组由省科技厅、环保厅、牵头单位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

4. 实施管理

1)科技厅负责与牵头单位签订任务书,组织中期检查及验收。

2)根据转化工程总体目标,制定项目工作内容和考核目标,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建立绩效考评制度。

3)成果转化工程实施组负责监督检查成果转化工程的实施,协调牵头单位、推广单位和推广对象共同推进转化工程。

4)牵头单位负责项目协调、进度安排、经费使用等。负责项目的全面保质保量完成。

5)技术推广单位落实推广对象和工程实施,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五、经费补助

(一)启动经费。根据推广转化工程任务书规定工作任务,技术推广单位编制推广工程经费预算书,经预算审核给予一次性启动经费补助。具体技术启动经费补助见下表:  

启动经费补助表(单位:万元)

序号

推广技术

经费

补助

补助对象

1

污泥干化焚烧集成技术

70

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

(牵头单位)

2

基于微生物菌剂和后生动物复合作用的污泥原位减量技术

50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3

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

40

菲达宏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4

污泥生物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

50

浙江大学

(二)工程验收补助。工程验收补助采取推广一个、验收一个、补助一个的办法,根据不同推广模式、工程投资情况给予事后补助。以技术服务为主要模式转化推广的,按技术服务合同明确技术服务费3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以EPC(工程总承包)、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转让)等模式转化推广的,按工程总价的5%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助。以国产成套或关键核心设备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转化推广项目,按按不高于设备市场价格15%的比例最高不超过30万元补助。

(三)补助对象。启动经费原则上补助给成果推广单位。工程验收补助对象:采取技术服务、EPC模式进行的成果转化项目,工程验收补助原则上补助给技术成果受让单位。采取BOTBT模式实施的成果转化项目,补助经费原则上补助给成果推广单位。

(四)经费使用范围。启动经费主要用于转化推广过程中的转化工程设计费、转化工程调试费、科技服务费、培训费等。工程验收补助允许全额核销企业当年研究开发费支出,或用于后续项目的研究开发。

成果推广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给予经费支持的,省财政通过国家项目配套要求安排地方配套经费,不重复安排项目补助经费。成果转化工程项目通过网上技术市场达成交易进行转化实施的,按照网上技术市场项目有关办法给予补助,不重复安排项目补助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