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喜讯!温州26项成果获省科技奖,首获两个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9-05-15

5月14日上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州举行。我市26项成果获奖,温州医科大学首次同时荣获两项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据了解,这也是我市同时荣获两个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彰显我市在源头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凸显我市生命健康领域创新实力。

 

 

获奖含金量高,牵头项目逾7成

根据201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榜单,我市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6项。

牵头完成项目数代表着奖项的含金量,细看我市26项成果获奖单位,19个项目由温州牵头完成,在全部获奖项目中超7成,其中温医大及其附属医院有15项成果获奖,11项为牵头完成单位。据了解,这是有史以来温医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最多的一年,彰显温医大在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前沿基础研究方面的强劲实力。

突破源头创新,生命健康优势明显

从获奖技术领域来看,我市有16个获奖项目来自生命健康领域,在全部奖项中超六成,其中温医大及其附属医院有14项。

在获奖榜单上尤为抢眼的是在7项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温医大团队以独立完成单位身份同时荣获两项一等奖,均来自该领域,分别是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金子兵教授领衔的项目“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机理及干细胞研究”、温医大药学院梁广教授领衔的项目“调控慢性炎症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进一步展现温医大在生命健康源头创新方面的实力。

频挑创新大梁,中青年科学家成主力

能否让青年科学家“冒”出来,是判断创新环境是否良好的“生态指标”。许多数据表明,30—40岁前后是人最有创新活力的时期,我市在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中,特别注重对青年科学家的培养。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此次获奖的人才结构来看,在我市26项成果获奖主要完成人中,70后、80后新面孔增多,频频挑大梁,中青年科学家已成创新主力。比如领衔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金子兵教授、梁广教授分别是70后、80后青年科学家;温州大学牵头申报的项目“低压控制电器整机与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及产业化”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团队领衔人舒亮副教授也是一名80后青年科学家。

民企牵头获奖,凸显创新能力提升

恒丰泰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独立申报的“机器人用新型精密减速器多结构创新及系列产品制造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继去年独立申报的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后,今年申报的“福达合金创新体系建设” 独立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我市民企在科技创新领域一直承担着重要角色。在此次获奖榜单上,我市共有11家民企上榜,尤为抢眼的是6家民企分别作为独立完成单位或牵头完成单位申报获奖。

“这些获奖企业和项目均来自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建有企业研发机构。”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行动,开展个性精准服务,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加大力度创建国家自创区,聚力建设高能级平台,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让新动能逐渐接棒。

会上,温州市、瓯海区和乐清市被评为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获表彰。


两个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花落温医大

 

温医大药学院梁广教授团队项目

调控慢性炎症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

 

 

炎症本是机体对抗外界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但是过度或失控的炎症反应(天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和炎症细胞因子过量表达)会导致组织损伤介导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慢性炎症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在代谢性疾病的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介导作用。

梁广教授团队在长江学者李校堃教授的指导下,瞄准慢性炎症,以代谢性疾病防治为目标导向,从转化医学的角度进行多学科协同创新,致力于发现并阐明代谢性疾病中的慢性炎症发生机制和调控机制,提示MD2、EGFR、FGFs等可能成为相应的代谢性疾病防治的新靶点;设计与寻找新型抗炎小分子并阐明其抗炎机制和靶点,从近千个小分子化合物中成功筛选发现了27个抗炎新化合物,并进行靶点确证,阐明了它们抗炎的直接分子靶点是MD2;3.阐明抗炎分子防治代谢性疾病的药理药效,发展新的干预策略和候选新药,化合物C66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1.1类候 新药,已进入临床前研发阶段。

项目产生的10篇代表性论文分别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Circulation(IF=19.309)、Cell Metabolism(IF=18.164)、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以及药物化学Top一区杂志J Med Chem(IF=6.2,四篇)和药理学Top一区杂志Br J Pharmacol(IF=6.8,三篇)。10篇代表性论文合计被引770次;单篇最高被引226次,并被Nat Review、Diabete等杂志专文评价,入选Cell Metab杂志十年十大进展之一。同时,本成果还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研发化学1.1类候选新药1个。

 

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金子兵教授团队项目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机理及干细胞研究

 

 

视网膜在视觉系统中好比照相机的“底片”,对人类视觉至关重要。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又称“夜盲症”,该病的主要病因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异常而最终影响视觉信号的形成,当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金子兵教授团队针对性地研究我国RP的现患特征及诊断途径,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探索中国 RP 群体的突变频谱,建立临床筛查诊断技术体系;使用 iPS 细胞分化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片作为治疗手段,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和干细胞研究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开发并建立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致病基因数据库“RetinoGenetics”。

此外,他领导的团队使用患者体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作为种子细胞,成功将其分化成RPE并制备成移植片,并且开展了临床前试验,取得多项相关发明专利,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关键的科学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一区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和 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0.162)发表,标志着研究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项目产生的 10 篇代表作包括 1 区 TOP 期刊 SCI 论文 4 篇、2 区 SCI 论文 4 篇,累计总影响因子 62.425,Google 学术总引 228 次,Web of Science 他引12 次以上 5 篇,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推动了中国人群重大遗传性眼病的基因诊断和干细胞治疗研究,为临床应用和治疗奠定了关键的科学基础。


具体名单

(点击图片查看)

 

                                                                                                                内容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温州日报,记者: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