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意为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方为上策。
育才教玩具正是牢牢把握这一策略的核心,变“攻心”为“攻新”,不一味守旧,也不参与“价格战”,而是通过产品创新到技改创新,18年间,将一个生产黑板的家庭小作坊壮大为年产值近2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育才以创新制胜市场,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育才控股集团董事长苏尚州在谈到“攻新”时也表示:“勇于创新才能牢牢抓住市场,育才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创新。”
技改“攻新”
扩能提效谋升级
育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6月。2002年以前,该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劳动力密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市场上并不占优势。
“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被淘汰,关键在于是否重视创新。”苏尚州说,创新成为育才的办企理念,他们不仅仅创新产品,在技术、设备等方面非常重视创新。
近年来,育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是认识到技改的重要性。2005年,育才投入巨资建起新材料实验室,新增喷涂设备、自动剪板机、电脑注塑机等高精尖设备,实现了规模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2008年下半年,该公司共投入1650多万元,对所有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今年,又投入3000万元引进全自动设备。
苏尚州告诉记者,对技改的“攻新”,回报无疑是巨大的。最明显的就是对劳动力的依赖性降低,目前年产值接近2亿元,但工人只有200多人。
车间里,每台机器都开足马力,隆隆声不绝于耳。虽然机器的“块头”都很大,但一台机器前只有1至2位工人。现场的工人告诉记者,他只要坐在机器前监控机器运行情况就可以了,其他事情都交给机器。
一台机器、最多2个人,24小时内就能生产800张塑料小凳子。而技改前,一台机器、6名工人,24小时才生产350张。如今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至5倍,合格率也从原先的60%提高到98%,产值更是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去年截至11月底,育才实现销售收入16872万元,同比增长31.17%。其中,外贸出口额1160万美元,同比增长25.31%。“2012年年产值超2亿元,实现这个目标没有困难。”苏尚州信心十足。
“产品、技改创新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产品创新促使技改创新,技改创新又推动产品创新,企业才有了前进的动力。”苏尚州表示,育才正是由于专注创新,企业方能不断升级,优质客源不断增加,市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目前,育才的订单已排到2个月后。
产品“攻新”
借脑强身树品牌
在育才控股集团的展厅里,一款智能电子板格外引人注目,它就像放大了十多倍的IPAD,点点显示屏上的快捷键,就可以实现翻页、制图、声频、视频等功能。
这款智能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育才研发的高端产品,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数字定位技术、创新的人机交互平台软件等,实现用手指直接书写的技术革新,只要轻点触屏,就能完成各种智能操作,让教学更加有声有色。
“智能教学板拥有类似于苹果平板电脑触摸屏,用起来非常灵敏,也很方便。”苏尚州说,原来的黑板只卖300至400元,现在这一套需要八千到一万元,新产品的利润比旧产品高出40%左右。该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来自菲律宾和国内广州、上海、吉林、哈尔滨等地的订单不断。截至目前,智能教学板已为公司带来1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为确保科研基金,育才每年都会拿出年销售额的4.5%至5%作为经费,其中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如此一来,极大地提升了育才科技创新的能力,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目前,育才每年都会有七八款新产品上市,至今已拥有53项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产品创新让我们尝到甜头,我们还由此走出了一条与专家合作经营的新路子”。苏尚州告诉记者,要想进行产品创新,就需要有专家的帮忙。然而,要把专家引到永嘉桥头来上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育才的策略是把实验室建在高校,借外地专家和研发团队的“脑力”,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这种“借脑创新”的方式,既解决了专家来企业工作生活不方便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养”专家的费用。近年来,育才在国内先后与中国美术学院、陕西科技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温州轻工研究院等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借‘外力’强‘内功’,这条在‘攻新’过程中走出的新路子,最适合我们这种中小企业的发展。”苏尚州表示。
记者手记>>>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成败往往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高低。而创新就需要人才,但是,“无人才可用”却又成为企业负责人挂在嘴边的尴尬。
育才也曾经历过人才短缺、创新滞后的困局。随着对创新的越来越重视,育才找到了适合自身条件的切入点:通过“借脑”,成功地将一家小作坊发展成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目前,温州还有一大批中小企业,缺少人才、缺少资金,如何才能实现创新?育才的“借脑”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引智兴企的范本,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利用柔性人才流动机制,通过产学研对接、共建实验室、项目合作等方式“借脑引智”。如此一来,不仅为企业省下一大笔费用,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动力”。同时,企业也需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机制、人才、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创新,超前一步,把握先机,才有可能持续保持竞争力。
转自:育才控股集团